山川言志——杨延文的水墨意境

发布时间:2011/1/4 15:31:25 点击:1185

    继承着二十世纪早期以来的革新中国画精神,中国现代中青一辈的画家尝试各种实验,藉以锐意求变,闯出自己的新路向和取得艺术成就。然而中国水墨画如何变革,始终亦以“笔”、“墨”为依归。无论笔墨是表现具象或抽象的形象,必需要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念、独创精神和民族特色。北京画家杨延文是中国中青一辈的杰出画家之一,力图在中国水墨画领域中创立新面目。他曾在北京艺术学院接受正统绘画训练,涉猎素描、油画,同时也奠下中国水墨画稳健的根基。他亦是现代中国画大师吴冠中的高徒。吴氏早年专攻水彩、素描,但如徐悲鸿、刘海粟、林风眠等大师一样,他后来亦回归中国画,以优美流畅线条和写意色墨点染创造山水新意境。然而杨延文却未墨守其师成法,他的画作不若吴冠中抽象化和西化,而且符合自己个性地深人探讨中国水墨精神,具有浓烈的乡土感情,体现着深厚的民族特色。现代中国画家大都着重观察自然。他们均认同必须亲身体会各地风土人情,人民生活,才能获得真情感受,使自己的艺术得到升华至更高境界。因此,现代画家摒弃了传统文人画末流那种凭空臆造的内向,转移游历各地,从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得到启发,提升一己艺术素质。杨延文也不例外,他曾游历中国西南、西北、四川以至庐山、太行山等名山大川。太行山色、江南水乡、西北民居、北京小巷成为他笔下常见题材。他通过敏锐的观察、流利的笔触和淋漓的墨韵捕捉了湖光山色的情韵。他的画作具有一定写实意味,同时藉着个人色彩的笔墨技巧,将写实与写意意念相融合,创出情韵与技巧兼备的作品。线条勾勒物象轮廓,墨韵加强物象的层次和深度感,两者都必须藉着娴熟的笔墨技巧来表现。杨延文早年致力素描,尤其受到吴冠中笔下线条的影响。他对线条的运用已达随心所欲的地步,他不像古代画家那样拘于特定的皴法形式,而是自然地利用线条作抽象化描画。他笔下的线条或正或攲或灵动迅疾、或悸动紧密,流露一种速度和力量感,令描画的物象蕴含生气和韵律。他亦用简短的细碎的线条作方型、圆形和不规形勾划砖墙、石子路、树叶、果实等,加强画面质盛,亦寓写实意味于其中。这些线条描绘技巧,可从今次画展中的《金秋》、《柿子熟了》、《太行山村》、《小巷》等作品中得观。除了充分运用各种线条外,杨延文画作的另一特色是处理色墨的技巧。古人常谓“墨分五彩”。墨色的深浅变化,不但加强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,还能产生光与影的效果,这是中国水墨画独到之处。杨延文绘画山水,常用晕染、破墨、泼墨等手法表现天空、水光与山色。例如在画展中的《太行山色》图中,他以细碎转折线条勾描石寨,而背景则全施以水墨、花青、石绿晕染,苍茫一片,表达山峦间的丰滋树色。这样不但使石寨形象更为突出,还产生了高度层次惑。在《风梳柳》图中,他以印象派手法描绘江南水乡。画幅下半部以花青、水墨融合晕染,色墨的自然融合浅深有致,表达了水乡河道上的水影,配合其上简简写就的小艇,令观者彷佛感到河水流动,波光掩映。在《江村图》中,这种利用水墨晕染来制造的层次感觉更表露无遗。前景以水调和花青,稍加少许淡墨,象征江水滔滔。江水之上再以水墨调合赭石晕染,表达平坡陆地。中景留空,以线条勾描果树、树色、窗扉来描画山村景象。他不但利用“虚”、“实”手法处理画面,还显示了光线投射的角度。村庄屋顶以水墨染画,但加上少许渴笔擦皴表现质感。背景再以水墨花青大笔垂直扫染,象征群峦,其上则留白象征天色。这种层层晕染,制造出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手法,反映了杨延文在构图上的独特思考和创新表现手法。
    中国画非常注重“虚”、“实”对比和平衡。留白的“虚”可以制造画外有画的效果,亦可产生透气和平衡的作用,使画面不致流于呆板枯燥。杨延文于中国书画传统下过一定工夫,深明画理,同时他从西画中领略“光”、“暗”对比的重要性。他成功地采用了以留空的虚位代替光线的投影,并且舒缓画面压迫感,将观者引人更深层次的想象中。在展览中《仙乡水云》图中,他在前景留空,平衡了画面上中部的水墨晕染,象征着水光掩映。而画中心桥底下,他又再次留白,这不但加强了水乡河道的层次,而且将观者沿此虚处导游至无限想象之外,产生意在画外效果。在《小巷》一图中,他以线条勾描石子巷,巷左方施以墨染,代表阳光受到屋子阻挡而投下的阴影。左方屋子亦加以较重的染画。巷右边则大部份留白,象征光线投射在石子路上,而右方屋子亦大量留白。通过这种表现方式,他成功地传递了光线投射角度的方向。画中央挡着视线的墙壁则全面留白,产生透气效果,亦打破了小巷的狭隘感觉,同时使观者的想像去至更深远境界。中国画家和文人非常注重“诗”、“书”、“画”。三者的结合。所谓“诗中有画”、“画中有诗”;诗意可以将绘画提升至更高境地,予人们无限想象,作为一位成熟的画家,杨延文自不会忽略缔造诗情画意的重要性。如在展览中的《得鱼图》,他以浓墨花青晕染,与右下方留白成一比对,而画中半欹坐的人物,以极简单线条勾描,一手持竿,一手正手捉钓获鱼儿,颇有“得鱼忘筌”的意味。人物的造型表情俨如归逸山水间的高士,藉垂钓以寄闲情。画中意境,令人联想起陶渊明、李太白等逸士故事而感到心神宁静。另一幅杨延文画作《和风饮甘泉》图,则使人联想起傅抱石的山水人物作品。背景雄伟的山峦与前景湍急奔流,营造了生动活跃的气息,而画中留白处绘三位高士,意态闲适,正试饮甘泉,与四周的山水环境形成对比,引领观者进入古人倘佯于山水间的闲情雅兴。他的杰作之一《金色的梦幻》则是以既写实,又写意的手法绘就,金黄色的累累果实、留白的屋居墙壁前景的花青晕染,互为衬托,缔造了如梦幻的境界,而房舍前随意绘画出鸡只和篱笆,更增添了自然韵致。此图实显示了杨氏以现代的绘画手法表现梦幻般的诗意画意,别具特色。他的其他画作,多以晕染和率放的笔墨绘画,每蕴含一种朦胧的美感,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。作为一位现代中国画家,杨延文结合中西画风,而重新专注于水墨。他融合了块面和线条、虚与实、色与墨,以酣畅淋漓笔墨发挥自己风格,创造出中国画的新情调和意境。他的画作殊受中外人士重视,曾获意大利的国际金质奖,已具一定国际性意境。这次“杨延文画展”,是他过去艺术历程的一个小程,希望杨氏能在未来岁月中,继续努力不懈探索中国画的新路向,获取更大成就。(作者:席梦草)